X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浏览   4 评论   0

家族办公室联盟

2020-08-02 22:20:49

转自:今日头条,心理学时代 2020-07-28 07:56:48

在《慢慢变富》这本书里看到一个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长期主义者和非长期主义者的区别。

30年前,一帮中国股民在得知巴菲特靠价值投资将1万美元变成3亿美元的故事后,纷纷惊叹:“哇,这么多?!” 但是当听到回报时间需要30年,又纷纷遗憾:“啊,这么久?!”他们的想法是:“30年,那我都老了啊,有钱还有什么用?”时光流转,现在又30年过去了,这些人老是老了,可3亿美元赚到了么?怕是连零头也没赚着。而巴菲特呢,3亿已经变700亿。

人们总是爱花时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追逐短期运气,然后白白浪费时间的复利价值。

你品,你细品。这其实不只是投资认知高下的区别。巴菲特的投资认知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长期坚守价值投资的策略逐渐习得的。

这些股民和巴菲特的最大区别,在30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人生策略选择上。

30年后的你,会如何看待今天的选择?

有一句曾经很流行的话,是这样说的:

人们总是高估了自己1年的成就,而低估了自己10年的成就。

其实这句话只说了一半,应该加上后半句:

因为低估长期,所以人们往往不会选择本来10年后可以成功的事放在现在做,而这才是最遗憾的。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长期主义」似乎越来越受欢迎,也的确受到诸多高手的钟爱。

最近同时听到几个朋友分别提到这个概念。但是,践行长期主义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践行之前,必须对这个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我把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总结为一个公式:

长期主义成事心法 = 设定目标 + 找到回路 + 下笨功夫

1 什么是长期主义

最早听到这个词,是在2018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上,搜了一圈还是觉得罗胖对长期主义的解释更接地气,比较容易get到点:

所谓长期主义,就是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你都能够持续、长期的守住目标,坚持你想做的事情。你必须持续地不被诱惑,坚决不能中断;一旦中断,前功尽弃。

简单来说,长期主义就是长期、持续地去做一件事。这个「长期」一般很长,比如一年、十年、一辈子。这个「持续」一般很高频,比如每天都做,日拱一卒。和我们常说的努力相比,长期主义是不换动作的重复、持久努力。

每天运动健身,坚持一年。

每天写作千字,坚持十年。

每天记录时间,像柳比歇夫那样,坚持一辈子。

长期主义的收益逻辑,是这样的:

  • 动作可重复,每个动作有微收益;
  • 微收益可以累加;
  • 通过大量重复动作,让时间成为收益放大器,在足够长的时间后获得确定性的高收益。

长期主义一旦决定践行,实际上是个下笨功夫的过程。高手们不都很聪明吗,为什么会钟爱这个笨蛋方法呢?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2 为什么选择长期主义作人生策略

聪明人都爱下笨功夫,这是个值得深思的点。

要知道,长期主义并不是成事儿的唯一方式,而且从结果上看,现实中靠长期主义成事的人并不多。

‌‌成事儿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基本的努力,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运气。

比如,‌‌老李买彩票中了大奖,老张家拆迁‌‌获得一大笔‌‌补偿款,以及更多的普通人是因为‌‌踩到了某个趋势,在创业、工作或投资上很快‌‌赚到超额财富:趋势如互联网高速发展的20年,中国房价暴涨的黄金10年,数字货币爆发的5年。

那‌‌为什么‌‌高手还是钟爱长期主义策略呢?

‌‌因为长期主义有两个确定的好处,‌‌而运气本身是「不确定+小概率」的。‌‌

好处之一,‌‌坚持长期主义,获得好运气的概率增大。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人坚持每天买彩票,‌‌那中奖概率‌‌比只买一次的人要大很多。‌‌长期主义也是这样。‌‌就拿写作来说吧,‌‌一两次‌‌尝试很难写出爆款,‌‌但是写得多了‌‌某些文章‌‌就会踩中运气。‌‌就算没写出爆款,‌‌也会因为持续输出而获得一些‌‌意外的‌‌资源‌‌链接。‌‌ 大运气不见得能碰到,但是能碰到许多小幸运。

从结果上看,长期主义者几乎都得到了更多运气加持。这是因为重复次数太多了,掷一次骰子拿到6的概率不高,掷一万次就有很多666了。

长期主义的第二个好处,‌‌就和买彩票非常不一样了,‌‌那就是‌‌复利可积累性。

‌‌坚持长期主义的人,‌‌往往并不是在意运气概率的提高,‌‌而是在意复利可积累性。‌‌运气概率提高‌‌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碰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气,‌‌但是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也有可能永远不来。

‌‌务实一点看复利可积累性‌‌,就是时间单向生物对付「‌‌如果运气一直不来怎么办」这个问题的保险策略。‌‌或者人生追求比较高的高手,‌‌会思考‌‌一次或两次运气之后‌‌再没有运气了怎么办?‌‌‌‌

长期主义者选择一件微收益可积累的事情,以长时间周期为代价换取确定性高收益,所以‌即使运气一直没来,长期主义者也不怕。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3 长期主义策略的缺陷

‌某天读一小时书不算什么,但连续十年每天读一小时书‌‌,会发生什么?

‌‌某天健身一小时不算什么,‌‌但是连续十年每天健身一小时‌‌,会发生什么?‌‌

长期主义让人得以摆脱‌‌依赖运气的成功模式,‌‌以时间为代价换取确定性的微收益累加结果。‌‌

但是,这注定了长期主义的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代价高,‌‌见效慢。

下笨功夫势必是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搞不好就是几年、一辈子的事情,比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一辈子在一块寿司上下笨功夫。

万一我下笨功夫的事情选错了,怎么办?万一努力的方向出错了,日复一日的笨功夫让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怎么办?等我‌‌已经坚持很长时间之后‌‌发现越坚持越累、想换个方向的时候,代价就很大了,因为耗费的时间再也回不来。

所以,下笨功夫之前,先得确定一个东西:笨功夫下得对不对,值不值,累不累?

这可难办了。我们都知道该做正确的事,但是如何确定什么才是正确的事呢?

4 长期主义成事心法

别慌,有解。关于长期主义成事心法,我总结了一个公式:

长期主义成事心法 = 设定目标 + 找到回路 + 下笨功夫

也就是说,在下笨功夫之前,还有两个步骤要做,做完这两个,再去下笨功夫。

我们先来模拟一下,当一个人打算践行长期主义的时候,通常会怎么做。我们拿运动减肥举个例子。

第一种:我要减肥,从明天开始每天运动2小时——这是直接下笨功夫。

第二种:我要减肥,目标2个月减下来20斤,从明天开始每天运动2小时——这是先设定目标,然后下笨功夫。

第三种:我要减肥,目标2个月减下来20斤,我先找到这件事情里有什么要素(热量、运动量、减重量、精力、情绪、信心等),理清它们之间是什么因果关系,找到至少一个回路(别急,这个概念我们后面重点说),然后从明天开始控制饮食、每天运动2小时——这就是先设定目标,再找到回路,最后才下笨功夫。

如果你的路径是第三种,那么我预判你做成这件事的概率会比前两种大很多。

注意我说的前提啊,是指当你想做成一件事。有时候我们不太需要目标,也不在意成不成,只要做这件事就很快乐——比如不是为了减肥,而是运动使我快乐,那就不需要这样思考问题,干就完了。

回到成事心法。可能大家对于「找到回路」有点陌生,对「建立目标」和「下笨功夫」比较熟悉,下面我们按顺序逐一聊聊。

概念理解越深,越容易深刻理解这个思维模型;花点时间掌握一个有用的思维模型,做起事来才会事半功倍。

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5 首先,设定目标

问你个问题:一名员工努力工作,目的是什么呢?

单纯是为了挣钱?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还是为了让公司早日上市,自己可以早点套现去海岛钓鱼?又或者是想成就一番伟业,享受鲜花和掌声?

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各种各样,复杂得很。但是,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统统可以抽象成一种:为了缩小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这就是一个人做事的元动力。

我们常说要先有目标,有目标很重要,道理就在这里。当一个人把想要的东西具象化后,就很容易看清期望和现实的差距,然后就会有动力去行动。

目标和内心期望一致很重要。孩子想要玩具小汽车,你非要说只要他完成作业就买洋娃娃,那孩子肯定没有动力。

目标合理很重要。目标太高,无论怎么努力都够不到,缩小差距无望,动力就会消失;目标太低,很简单就达到了,差距没了,动力也就没了。

目标明确很重要。老板对你说,小张啊你好好干,年底给你包个大红包。这个其实和没说一样。小张怎么样才算好好干?老板你会给包多大的红包?目标不明确,期望不具象,就不会有太大动力。最好,目标能够拆分到更小的周期,比如把三个月的减肥目标拆分到每周。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6 然后,找到回路

设定好符合内心真实期望、合理、明确的目标之后,下笨功夫之前,还有一件很关键、很关键、很关键的事情要做:找到一个回路。

那什么是回路呢?

每件事情都有许多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构成许多因果关系,而回路就是多个要素构成的、首尾相接的因果链。

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因果链。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还是用运动减肥这件事举例子。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运动量越大,热量消耗就越多,减重就越多。运动量、热量、减重这三个要素之间就形成了两个因果关系。

所有的事情,都是由要素构成,而要素之间形成连续因果关系,这就是因果链。

做事之前先梳理要素和因果关系,实际就是在制定作战计划。

找到因果链,就可以开始下笨功夫了吗?我的建议是:千万别。而是要至少找到一个回路再行动。比如,对我有效的运动回路是这样的: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找到这样一个回路之后,我才会开始做运动计划并执行。

直线因果链和回路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可太大了。

声学里有一种现象叫做「啸叫」。拿着话筒对着喇叭,只要有一丝声音,经麦克风放大后传给喇叭,喇叭播出来的声音会放大好几倍,再传给麦克风,麦克风再把声音放大,如此循环, 声音就会越来越大。最开始那一丝声音,最后可能会大到损坏设备或人的听力。

把这个原理放在做事上,才是最省力的方式啊。长期主义可是个笨蛋方法,耗时费力又枯燥,咱一定得找到个省力的结构,建立能一圈一圈增强的回路之后再下手。

做A能推动B,B能推动C,C反过来又能推动A,形成闭环。这不就会越做越轻松?

所以什么叫正确的事?基于你的目标,找到一个回路,然后这个回路上你能去执行的事情就是正确的事。

梳理要素关系的时候,不要跳过中间要素,再简单的逻辑最好都能体现出来。

还要注意,找到回路之后还有一个步骤,就是要先验证每一段因果关系是成立。一般是在实践中验证,有的因果关系滞后效应比较强,也可以根据逻辑推理或别人经验进行判断。

再举个例子。在BlockTime产品和内容上下笨功夫之前,我先画了这样一个回路: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虚线部分是目前还没精力去做的

大多数事情的逻辑都不复杂,好好梳理一下,找到回路,有了切实有效的自我说服逻辑,你也会更坚定心意地去下笨功夫,才不会因为短期情绪、见效慢等问题就轻易放弃。

如果大家对亚马逊这家企业有所了解,就会发现创始人贝佐斯就是先找到一个这样的商业回路,然后持续25年在这个回路上下笨功夫,就像推动一个轮子一样,最终把这家公司推到了世界前三、电商第一的位置。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贝佐斯的很多决策都是不计利润的、前期巨亏的、需要极大魄力的,外人觉得匪夷所思、决策压力好大,但他自己内心很清楚,这都是在做推动轮子的事儿,没有丝毫偏移。

有位知名投资人曾说,亚马逊的成功是真正意义上的模式驱动,是从一开始就有模式地图的。

这和我们今天提到的长期主义成事心法,是一个道理。

我们总是习惯刚找到一个因果关系,或者只找到一段因果关系链,就觉得这个点子真好,撸起袖子就开干。实际上在没有找到回路之前,都还属于没想清楚。

运气好你可能正好踩在了某个轮子上;运气不好,在一些因果线段上左右折腾,越努力越心累。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而画清楚回路之后,你就很明白坚持1能带来2,‌‌带来2之后‌‌又能‌‌带来3。最终‌‌还能绕回来为你提供动力去坚持‌‌1——‌‌那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能成事的长期主义者。‌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总结一下。打算开始并做成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之前,大到创业,小到运动,一定要梳理一下你要做的事情里有哪些要素,理清这些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找到至少一条回路。当验证回路的逻辑没问题之后,就只做回路上的事情,那就是「正确的事情」,值得下笨功夫。

7 最后,才是坚定地下笨功夫

这一啪开头两个部分说挺多了,再多就是鸡汤了。

最后再强调一下这篇文章核心想表达的东西——

长期主义,应该放在人生战略的高度去思考。践行这个策略的最大成本是很长很长的时间。如果不是从战略视角来看待和启动长期主义,可能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生命。既然是战略选择,代价很大,如果想成事,在开始之前就要深思熟虑——先设立目标,再找到回路,最后才是坚定不移地下笨功夫。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60年前的巴菲特或者26年前的贝佐斯,你会怎么做?像巴菲特投资一样,从长期收益出发决定此刻的行动;像贝佐斯创业那样,事先就画好完整的回路——想清楚了的长期主义,才可能让你获得最大化收益,也会更容易坚持下去。

真正的高手,都爱长期主义:设定目标,找到回路,下笨功夫

标签: 资金投资 理财投资 财富规划 资产配置 教育培训 文化体育 咨询传媒

暂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