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微信公众号ID:jiazuqiyezazhi)
作者: 司徒达贤
家族企业必须拥有正确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加上长期坚持,才可能世代传承,永续经营。
如果想让家族后代团结凝聚并致力于企业长期发展,就需要讲究家族治理,甚至制定家族宪法。近年来大家对这个议题,已经颇为熟悉。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创办人,在家族治理方面显然对股权分配与掌控制度较有兴趣,却未注意到外国百年企业的家族宪法中十分重视家族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或认为只要想出一些令人感动的词句,就可作为传承的家训。
企业经营理念或价值观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也不是口头说教,而是企业重要决策背后的“价值前提”。
家族未来接班人唯有在长期观察现任经营者的决策过程中,才能渐渐体会这些内隐价值观的存在。换句话说,“诚信”、“公正”、“照顾员工”这些理念的落实,不能仅靠口号或说教,而是从领导者每天思考决策时自然反映出来的。这些理念或价值观的定义抽象且不易捉摸,每个人理解不尽相同,家族后辈必须在长期观察长辈决策时,才能逐渐理解长辈们心中所谓的“诚信”是什么意思,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公正”、“照顾员工”或“公私分明”。
没有身教,再多言教也不会产生效果。这就像家庭教育中,亲子之间价值观念的传承,也大多是靠父母的身教,以及亲子间讨论如何处理各种问题时,自然而然进行的。
如果企业经营者本身价值观有偏差,甚至心中对“诚信”、“社会责任”之类的原则不屑一顾,接班后辈心中当然不会相信这些。当后辈们都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或只是将它们视为一些公关文字时,他们之间的互信与凝聚力量必然十分薄弱,永续经营更不可能。
创业家的后代为了夺权争产而牺牲了企业或失去经营权,或安于享乐而无法专注于经营,或对同仁缺乏尊重而无法留住人才,这些都可能与上一代的无形身教有关。想要基业长青、子孙和乐、企业永续,领导人必须让每个决策过程都成为一次正面的示范。
(作者是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所专任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