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权威企业信息网站天眼查披露,我国新式茶饮市场的头部品牌喜茶再度完成新一轮融资,由高瓴资本和寇图资本(Coatue Management)联合领投,具体金额暂未透露。
据悉,在本轮融资后,喜茶的估值将从90亿跃升至160亿元人民币,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暴涨近八成,成为目前估值最高的新式茶饮品牌。
喜茶天环LAB店
2015年,我国茶饮连锁行业正式步入“新式茶饮”时期。据《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下称“2019白皮书”),2020年该行业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500亿元人民币,超过咖啡行业的一半。
发展迅猛且潜力巨大的风口行业自然容易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喜茶也不例外。
喜茶产品
这个2012年起步于广东省江门市,2015年才正式进入一线城市广州市场的年轻品牌,在2016年便已获得由IDG资本与天使投资人何伯权联投的1亿元,当时A轮投后的估值约为10亿人民币。
2018年喜茶获得B轮4亿元投资,来自美团旗下产业基金龙珠资本和黑蚁资本;2019年7月获得腾讯与红杉资本的B+轮投资,尽管交易金额同未披露,但当时的投后品牌估值已达90亿元。
对于势头正旺的喜茶,更有投资人称,只要“能进去就是赢”。
灵感充沛的喜茶
我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与行业内的一般企业相比,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品牌吸引资本的原因主要在其更具备品牌创新与升级迭代的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具有更强的抗风险性。
而喜茶的创始人聂云宸作为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不可避免地给品牌带上了一丝互联网基因。
高效的风险应对速度
对于品牌价值最直观的衡量因素就是数据。
截至2019年底官方公布信息显示,喜茶已在全球43个城市开设将近400家直营门店,数量比2018年同期增加近1.5倍,在国内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覆盖率超过90%。单店日均售出杯数为2000杯,月平均营业额超100万元,部分门店月营业额可达400万元。
2018年中旬,喜茶正式上线会员系统“喜茶星球”,至今已拥有近2200万位会员。
喜茶星球
在实体店颇受冲击的新冠疫情期间,喜茶的销售表现力仍不遑多让。
早在一月底众多企业尚未意识到市场危机时,喜茶已率先协同外卖平台及自主点单小程序“喜茶GO”在全国所有门店中启动了下单、取茶、配送三段式的“无接触服务”。
此外,为了应对骤减的到店消费客人数量,喜茶在二月份实行了零配送费,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推出了“茶饮+面包”套餐,并上线了“企业团餐”、“全城配送”等服务以拉动线上的订单量和客单价。
喜茶三段式“无接触服务”
品牌透露,“喜茶GO”的销量在疫情期间不降反升,较平日有明显提升,尤其以北上广深的增幅较大。
据《微信复工者联盟码力全开》大数据报告,今年三月初的茶饮小程序下单笔数,对比二月同期增长了774%,“报复性”喝奶茶的现象在万众期待中如约而至。
有了疫情期的逆势增长作前提,在后疫情时代下,喜茶的表现更值得期待。
快速的产品创新
对于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聂云宸认为应该分为两个维度,一方面是不断去做新的东西来满足消费者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是要沉淀出那种超越时间的东西。若将这个概念放在产品上,则表现为传统茶饮搭配新式元素。
比如喜茶的标志性产品之一“金凤茶王”,他为了让没有喝茶习惯的年轻人容易接受,特意选择了口感更为清新的茶叶,还专额外添加一道烘焙工艺以降低茶叶的苦涩,突出了回甘的茶香。如此对于品质的卓越追求便是品牌沉淀的价值所在。
金凤茶王
新鲜感则更多表现在产品端不断的推陈出新上。
据统计,喜茶菜单上目前共有49种产品,其中“喜茶实验室”和“当季限定”类目中的产品合计将近20种。换言之,试验性和周期性的创新产品占其菜单总量的40%。
2019全年,喜茶共推出240多款新品(包含饮品、食品和周边产品在内)。
喜茶产品版图(统计至发稿日)
聂云宸这位90后创始人还深得建立用户“参与感”的精髓。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一书中提到:“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 提倡让用户参与产品的研发营销过程,与品牌共同成长。
星巴克CEO Howard Schultz则表示若能够给予用户一定的在品牌价值构建上的参与感,有助于提高其满意度和忠诚度。
喜茶创意视觉设计
现在的90乃至95、00后非常乐于接受新事物,对比70、80后更崇尚多元和个性化的消费理念,万事追求新奇好玩、与众不同。
他设置了“灵感实验室”来收集消费者对于产品改良的建议,还有产品创作研发方面的各种奇思妙想。
消费者灵感产物——芝麻汤圆豆豆茶
喜茶通过赋予消费者改变产品的权利,让他们从单纯的消费者升级为生产者,既解决了创新痛点,又让他们获得了满足感和对品牌的认同感。
毕竟由消费者提出的创新更能触达消费人群的核心,更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频繁的品牌跨界
喜茶还是有名的跨界狂魔。
据不完全统计,喜茶在2019年内完成了近40次品牌合作,平均每个月3次,其中以拥有同属性的综合食品类居多,超过四成;它还从去年中开始以LOVE HEYTEA“喜爱计划”的名义联合公益组织进行合作活动。
聂云宸认为:“在喜茶的生意里,产品是起点,品牌是核心,运营是基础。”
喜茶2019年度跨界合作
据2019白皮书,新式茶饮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极低,而跨界合作能给品牌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奇感和生命力,有效留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同属性品牌合作(如饮品和食品)是跨界中最为常规的操作,有利于吸引拥有同等价值观的用户(如同为吃货)转化为喜茶消费者,拓展消费市场。
跨界合作
茶饮品牌的场景往往和吃喝玩乐有关,但消费者的欲望总是无穷大。
与AAPE、科颜氏等品牌的跨界合作对喜茶来说,有助改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固化形象,同时将对方品牌上的部分特质投射到自己品牌上,让消费者进行联想,为受限于产品品类暂时无法提供的用户体验作补充。
聂云宸
跨界合作频繁,但聂云宸从未担心会因此混淆磨灭喜茶的品牌特性。
从创立以来他就认为品牌象征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合适的则宁愿保持空白,也不要让消费者陷入对品牌认识的误区。最终,喜茶确定了由简单线条构成的小人喝茶的Logo和“灵感之茶”的Slogan。
正因具有如此开放性、不多加局限的中性品牌标识,才给予了喜茶无与伦比广阔的跨界合作空间,打造出一款又一款让人惊喜万分的联手产品。
“固执”的管理思维
喜茶和排队这两个名词在社交媒体上总是如影随形,甚至还会引致喜茶在恶意营销网红店形象的指责。
尽管如此,喜茶还是坚持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按照自己的既定步伐进行扩张,并通过线上预约点单等形式来缓解排队状况。
聂云宸认为,若接受了加盟,这家店展示的就是加盟店主的个人气质,而不是喜茶的品牌文化了。
喜茶主题店设计
而直营店的最大优点在于对产品品质的把控。
完成一杯点单数量上的C位“多肉葡萄”需要经过煮茶、泡茶、现打芝士、手工剥皮、捣泥等多道工序。
尽管目前产品的制作流程已逐步趋向标准化,但若在不如聂云宸“吹毛求疵”的加盟店主的管理下,如此精细的工序很容易出现错漏,也就难以保持如今每款产品均达到的70%以上的好评率了。
喜茶新加坡店
目前,喜茶在全球已拥有超过1万名员工,平均每家门店会配备近30人。2018年,新加坡首店开业前夕,要求海外员工必须到中国接受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直接导致一半人缺席。
尽管如此,聂云宸还是“固执”地坚持通过培训孵化好自己的员工,力求达到全国甚至全球产品质量的统一,让喜茶以“重质量,轻规模”的模式发展下去。
高效、快速、开放、个性化,互联网的特点喜茶统统具备。
然而,面对行业日趋饱和的内忧和疫情对社会经济长期影响的外患,喜茶是否还能保持5G般的发展速度?是否能如愿成为聂云宸口中“绝不会做‘中国第二星巴克’,要做‘中国第一喜茶’”的那杯茶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配图:喜茶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