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岭之中,山路蜿蜒崎岖。
一位登山客早已筋疲力竭,他倚靠在一块大石上休息,思考着要不要把背包里的东西扔掉一些,因为他觉得背包实在是太重了。
当他打开背包之后,水,衣物,食物以及应急医疗品,每一个都很重要,都不能轻易舍弃。可是,他感觉自己实在是没有力气背着这么重的背包了,犹豫着不该如何是好。
此时,他看见有一个身材弱小当地的小女孩,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脚步轻盈,正向他走过来。
他拦下小女孩,问道:“叔叔背着背包都没有力气走路了,为什么你抱着小宝宝,还能走的这么轻松有劲,难道你不累吗?”
小女孩说:“因为你背得是物品,而我抱的是我弟弟。”
说完,小女孩就走了,望着小女孩的背影,背包客若有所思。几分钟后,背包客再度启程,再也没有想过要放弃背包里的物品,因为他背得不再是背包,而是他的命,背包里的每个物品都能在关键时刻拯救他的命。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坚持到底都是自我激励的结果。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自我激励的高手
激励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很常见,无处不在。
老板为了鼓励员工好好工作,会对员工说:“好好干,我会给你们分公司股权的。”
妈妈为了鼓励孩子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会对孩子说:“这次考进全班前三名,妈妈就带你去游乐园玩。”
激励是指激发的动机,使人具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着所期盼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但激励又分为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内部激励即自我激励,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激励;而外部激励则主要是物质层面的激励,比如企业的升职加薪、股权激励等等。
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哪个更重要呢?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一个生命垂危,并丧失希望的病人,每天看着病房外的那个窗户,看着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落下来。病人告诉他自己,当树叶全部掉光时,她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这件事情后,用彩笔画了一片逼真的树叶挂在树枝上。任秋风再怎么刮,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
而因为这片没有凋落的树叶,那个病人竟然奇迹的活下来了。
故事虽然很感人,但是如果没有老画家的帮助,病人仍然会过世。人生的自我驱动力应该来自于自我内心,而不是外部因素。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自我激励能力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 20%—30%,而当他拥有自我激励能力的时候发挥回达到 80%—90%。
董明珠曾说:“要让上级哄着你做事的,请回到你妈妈身边去,长大了再来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现实太残忍,你想过得更好,意味着你要加倍努力奋斗,而不是抱怨!这个不适合我,那个我不想做,这个我做不来,最终结果是我们输给了自己!”
如果你是一名员工,当你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你的上司或老板可能会对你说“你行的,你要相信自己”。可当你是老板的时候怎么办?还能指望员工来激励你、安慰你吗?你需要的是自我激励,自己给自己打鸡血。
放眼商业世界之中,几乎所有成功人士,都拥有一项共同的情商特质: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指,个体具有不需要外界的奖励、或者惩罚作为激励手段,能为设定的目标自我努力工作的一种心理特征。自我激励是一个人持续成功的动力。
自我激励,不是简单地在内心给自己加油和鼓劲,而是对未来强有力的希望,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但光有理想是不行的,还需要行动。
所以,实现自我激励其实很简单,一是用理想拉动,二是用坚持推动。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自我激励的高手,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困境,而要走出黎明前的黑暗,全是靠着自我激励度过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有一颗时时刻刻饱有激情的心,鞭策我们前行。
自我激励的方法是理想拉动和坚持推动,归根到底就是如何设立目标和坚持下去,这其实也是有具体的方法和技巧的。
1、目标制定要合理,目标执行要小处着手
有些人发现自己总是完不成自己设定的目标,这是因为目标的设定有问题,目标设的太小,不足以激发你;目标设的太大,会让你觉得没有信心;目标设的不清晰,又会让你搞不清方向。
所以,理想拉动和坚持推动的落脚点就是确定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这也是能真正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根源。
但目标的开始要从小处着手,也就是把宏伟的目标分为阶段性的,即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要从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开始,那这个小目标一定是够一够能完成的目标,然后再给后续目标慢慢加码。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我们既看得到现在,即可实现的小目标;又望得见的未来,即宏伟具体的大目标,每一步都清晰可见。此外,目标推进的过程中,也是需要不断修正的,所以将目标分解阶段,也是有利于目标及时调整和优化的。
2、记录细节,用过程激励自我
当我们排队买东西的时候,让我们坚持下去的不是前边的人越来越少,而是后面排队的人越来越多。
人都有厌恶损失的心理,当你坚持不下的时候,看看你自己付出的多少,可以重新唤起你继续前进的动力。
任何成功都是由一个个的小步骤和任务的积累而来的,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把工作中的一些小细节通过各种形式一一记录下来,比如今天完成了某个小目标,明天完成了一个小任务,不仅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目标进度,更能时刻提醒我们坚持下去,不能让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有一个网文作者,每当他写不下去的时候,他都会非常自恋的把自己已经写出来的内容,从头到尾认真读一遍,默默告诉自己这是一件好作品,已经写了XX万字,现在放弃就是功亏一篑,必须继续下去。
那现在也有很多的目标管理、任务管理、习惯养成等软件,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工具,记录我们努力的每一个细节,当我们疲惫的时候,看看自己曾经努力的样子,可以再度鼓励自己。
3、即刻开始,敢于犯错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把这件事情做好。所以,我们会经常把“等我有精力了”“等我有灵感了”“等我考虑成熟了”作为口头禅。
因为人的内心是渴望有所作为,被他人认可,拒绝犯错的。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想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和精力去开始,怕一开始就犯错,会被周围的人嘲笑。可是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呢?又有多少人会在意你的错误呢?
所以,相比犯错,开始更不重要。这个世界不缺少机会,而缺少的是敢于犯错、不断尝试的人,所谓的犯错,只不过是上坡路上的几次“摔跤”罢了,是为了让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
不要总想着等自己准备好了再行动,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时刻。有时候,自己不逼自己开始,不逼自己去做,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适应性有多强,弹性有多大!
4、分享目标,交出评判权
前面我们提到激励分为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虽然内部激励更为重要,但不意味着外部激励就没有效果。
自我激励的关键在于目标,制定目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如何坚持执行,却是一个世纪难题,此时就需要引入外部激励手段。
如果你的目标只有你自己一个人知道,那么完不成的可能性会非常大,因为没有他人知道,你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所有的评判标准都是由你自己确定,然后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去推脱和逃避行动。
那么,不妨把你的目标分享给好友和同事,进行众承诺,利用外在压力去激励自己,把评判权交给他人,激励自己按时完成既定的目标。此外,你通过分享目标,还可以激发他人的兴趣并愿意和你并肩作战,把个人目标上升为团队目标,让自己有“一定要完成”的决心和责任感。
目前市面上的习惯养成、目标管理类的APP其背后的原理都是分享目标,进行公众承诺。比如此类软件的代表之一蚂蚁目标,在平台上发布目标,并缴纳一定押金,邀请好友围观和监督自己,在规避金钱损失和好友监督的双重压力之下,激励我们完成目标。
5、利用他人的影响力
人的社会属性特别强烈,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先环顾一下四周,看看别人都在做什么事情。毫无疑问,他人的举动会影响到我们,而我们的行为也会影响他人。
人的自我激励中也是有他人影响力的存在,比如我们渴望事业成功,这不仅是我们自己渴望成功的需求,背后还有父母亲人的期望。
有一位朋友,人虽然不错,但是脾气特别火爆,一点点小事就能让他发火。因为他的脾气,很多亲朋好友都慢慢疏远了他。虽然他内心也是想改正自己的坏毛病,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后来,他当了父亲之后,有一次再次因为一点琐事和父母吵起来了,结果把孩子吓得大哭起来,那一刻他觉得为了孩子也要改掉自己的坏脾气,买一些相关书籍,学习控制情绪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当他想发火的时候,想想孩子都会慢慢平静下来。
当自己没有动力的时候,不妨找一个最能激励自己的人,利用他人的影响力,鼓励我们继续前行。
总结:
自我激励是指,个体具有不需要外界的奖励、或者惩罚作为激励手段,能为设定的目标自我努力工作的一种心理特征。实现自我激励,一是用理想拉动,二是用坚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