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C
2019年5月11日和12日,我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前一篇题目是《铁幕徐徐落下,中美之间的斗争只是刚刚开始》后一篇的题目是《新时代的论持久战》。
两篇文章都过了10万+,但很快就被封了。这个也能理解,毕竟当时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对中美关系大家当时比现在也乐观的多。
有不知名的朋友,把两篇合成一篇,更名为《中美博弈的终极预测》一年后,仍然能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看到。感谢这位不知名的朋友,在转载时还保留了我原发号的信息。
神预测的赞誉不敢当,但是确实,当时的很多判断,现在看来一步步走向现实。
Covid-19的疫情,加快了中美关系恶化的速度,这个可能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测的。不过困难归困难,对中国的未来,我们永远充满信心。
5月18日其实还有一篇续,也阵亡了。我附在最后,各位读者可以再看看。
中国打赢中美之争,有三个条件:
1、中国内部的团结和统一;
2、团结国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破西方联合对华压制;
3、美国内部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经济停滞。
未来二十年,中美关系的主旋律就是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打压和遏制。美国的遏制战略并非国家主义和自由市场的道路之争,也无关两国的意识形态,就是单纯的老大对有威胁的老二的打压。
英美的一贯传统就是要师出有名、要有道德高点。所谓中国的南海扩张、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问题、贸易保护问题,贸易顺差问题,不过是为师出有名找的借口而已。就算中国真的实施了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美国照样会继续遏制中国。
Trump说中国每年从美国偷走几千亿美元。很多人看了很委屈,解释中国贸易顺差几千亿美元并不是中国从美国赚得利润,美国人也拿了货物嘛,而且大部分利润是美国企业赚走了。
其实根本不用解释,贸易顺差只是个为了打你而找的一个借口而已。美国现在认为中国是竞争者,是对手,甚至是敌人,而不是什么夫妻。不认清这个事实,掩耳盗铃是没有意义的。
1、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二战美国确立了全球霸权地位后,出现了两个挑战者,一个是苏联,在国力军事上挑战美国,第二个是日本,经济上挑战美国。苏联在顶峰时GDP大概接近美国的一半。苏联在经济上从来没有对美国构成威胁,但是军事和政治上与美国分庭抗礼,综合国力应该达到了美国的60-70%。
日本经济上最高峰GDP达到了美国的70%左右,人均GDP超过美国,但军事政治上完全依附于美国,大概国力顶多达到美国的50%。苏联被美国全面遏制,而日本经济也遭到了美国的打压。
最终的结果呢?苏联分裂成了15个国家,最大一个俄罗斯的经济不到美国的10%,综合国力估计顶多也就是美国的20%了。日本GDP从美国的70%下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人均GDP从美国的150%下降到了65%,经济上已经完全无法与美国抗衡。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算没有造反的行动,甚至没有造反的想法,只要有造反的实力,这一点就足够让君王处死一员大将了。中国的GDP达到了美国的60+%,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也超过了美国,综合国力应该已经达到了美国的60%,增长速度也高于美国。这个实力已经无法韬光养晦了,美国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采取了遏制政策。
所谓意识形态、所谓知识产权贸易顺差,都是借口,即使中国完全接受美国的所有要求,长期的遏制也不会改变。
2、
什么情况下美国能放弃对中国的遏制。历史已经给了很清楚的答案。第一个例子是日本,是一个全面接受美国要求,甘于做听话小弟,放弃国家部分主权的例子。在日本的GDP下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以下后,美国基本放下了戒心,放弃了对日本经济的打压。
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就是中国的GDP不但不能增长了,还得在现有基础上砍掉一半,美国才会放松对你的绞索。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如果GDP总量下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意味着人均GDP在现有基础上下降一半,人均GDP只有美国的8%。
在美国打压日本的工作中,日本的人均GDP相对美国比例,就是砍掉了一半。每个人的收入直接减半,这点应该99%的国人都很难接受这个结果吧。日本人为什么从昭和男儿变成了平成废柴呢?因为日本人看不到希望了。有美国压在头上,经济增长了被美国收拾,只有低头,把经济降下来,不对美国构成威胁,才有生存空间。
一个国家没有了希望,谁还愿意努力呢。
第二个例子是苏联,苏联选择了对抗。对抗的结果是国家分裂成十几个,但美国还是没有放松对俄罗斯的戒心。十几个国家中三个加入了昔日的敌人北约,老大俄罗斯和老二乌克兰还兵戎相见,高加索的小弟还时不时的恶心一下俄罗斯。
有些人主张中国应该像欧盟一样,分裂成十几个国家,这样单一国家实力变成美国的10%以下,美国就能放过你了,这也过分天真。就算中国分裂了,美国估计也得忽悠和中国各方和前苏联一样打一场低烈度内战,让中国分裂各方像俄罗斯和乌克兰那样结成仇人,这样才算放心。
中美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中国如果愿意做美国的小弟,也得像日本一样,GDP至少砍掉一半。如果中国不愿意做听话的小弟,GDP砍掉一半,美国也不一定能放心。砍掉一半只是2007年的中美GDP对比而已。也许只有中国分裂,内部结点仇,才能让美国人放心吧。无论哪个结果,99%的中国人都是不可接受的。
遏制中国,是现在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朝野各界最大的共识。唯一的区别就是如何遏制。民主党和奥巴马当年是打算温水煮青蛙,通过让利合作,通过TPP和TTIP拉拢全世界所有国家一起围堵中国。
这个政策看上去没有现在TRUMP的贸易战这么激烈,但其危险程度远大于贸易战。一旦TPP和TTIP成功,美国将把中国排除在世界市场之外,那时才真是四面楚歌。而Trump的America First 的战略使美国盟友们不愿意全心全意配合美国,给了中国难得的腾挪空间。
中国在世界上,几乎是没有盟友的。中国的人口超过了G7人口的总和,13亿人追求发达国家的生活标准,这对现有的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噩梦,一定会动了他们的奶酪。无论欧洲还是日本,他们希望在贸易战中占一点便宜,也对美国有诸多不满,但最终,如果要站队,他们一定都会站在美国一边。
中国和欧日的经济上的竞争和矛盾,一点不比美国少。欧盟和日本希望能在中美之间获得一点利益,但最终一定是站在美国一边,中国希望连欧连日来牵制美国,完全不可能。
现在贸易谈判的结果,无论成败,都不会改变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无论是让步谈成争取时间,还是坚持原则不让步,都是可以理解的。当年的中日关系可以给我们一个镜鉴。马关条约是不是该签,这个见仁见智。
李鸿章不签马关条约可能后果更糟糕。但是,签了马关条约,并没有让日本放弃对中国后续五十年的紧逼和蚕食。签不签这个贸易协定,都不会影响美国未来二十年对中国的全面遏制和打压。
未来二十年,大概率中国会面对整个西方世界联盟的压制,美国会更强硬,欧日会缓和一些,但压制将是主旋律。美国的遏制,不是靠中国贸易让步,不是靠中国向美国靠拢,不是靠按美国要求改变经济体制能彻底解决的。这一点,国人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以上是第一篇内容>
3、
前面写的比较悲观,好像像国歌中写的,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其实不至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同时怼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撑过来了。在核武器时代,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搞全民战争的可能性很低,只会出现政治遏制和经济战,西方国家美欧日大方向一致,但内部也有利益冲突。
促进贸易平衡、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开放,无法彻底解决美国的戒心和遏制。但是这些举措可以分化西方国家,取得喘息空间。欧洲愿意打压一下中国,但彻底打垮中国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这场仗如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不需要打赢,只要扛下来,美欧日自身的矛盾和问题,就会让这场斗争无法持续。中国只要做好自己内部的事情,就不会输。这场新冷战,最终胜利者不是在战场上,胜利属于能改革解决自身内部问题的一方。
中国在未来二十年的斗争中,有什么优势,美国有什么弱点?
关于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遏制,其实重新读一读主席当年写的《论持久战》就可以了,说说中国未来二十年的挑战和应对。
《论持久战》开篇就先批驳了两个流行观点,亡国论和速胜论。现在的贸易战,不至于亡国,但流行的观点也是失败论和速胜论。
先说失败论:失败论的核心观点是美国远强于中国,中国必败。失败论者的论据也许没错,美国确实远强于中国,但失败论者提出了问题,但没提出解决办法。贸易战必败,那怎么办呢?全盘接受美方条件?接受了妥协了美国就不再遏制你了,就能把你当成盟友了。
这,实在太天真了。
美国的目标是消除中国对美国的竞争威胁,而不是什么贸易保护和知识产权问题。贸易战这一仗投降了,美国还会接着打你。抗战中,中国丢了东北,日本就停止侵华了吗?没有,东北完了是华北,华北完了是华东。中国经济不彻底垮掉,中国就还是美国的竞争对手,美国是不会停手的。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
再说速胜论:速胜论者的观点看起来很提气,说什么美国贸易战损失远大于中国。一打贸易战美国就快不行了,经济崩溃股市崩盘。美国股市跌了两个点就兴高采烈。
又说什么欧洲日本对美国都很不满,全世界要联合起来对抗川普。欧洲政客发表一点批评美国的言论就如获至宝,对欧洲多出几倍的批评中国的言论视若不见。
速胜言论的危害有时候比失败言论还大。相信速胜论的人,一旦在斗争的初期遭遇到了打击和挫折,就很容易从速胜论一下转变为失败论者。中美斗争是力量的竞赛。目前美国的力量远强于中国,贸易战的结果一定是中国损失远大于美国。中国对美出口的大部分都是可替代产品,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很多都是不可替代的。
当年的中日战争,中国的损失远大于日本,现在的贸易战,中国的损失一定也会远大于美国,这个是100%的事实。
回到我们的核心问题。中美斗争,美国会胜利吗?能成功遏制中国吗?答案是不会,中国最终会赢,中国能速胜吗?答案也是不会,这个斗争可能持续20-30年,是持久战。
4、
中美的斗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呢?根据在什么地方呢?
先说说美国方面:
美国是全球唯一的霸权国家。美国的军事实力,超过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之和。美国在高端技术领域具有垄断性的优势,全球几乎所有的强国,都是美国的盟友(小弟),关键时刻一定会站在美国一边。看似不可战胜吧, 美国的弱点和问题在哪里呢?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美国的经济史。美国在二十世纪70年代,并没有显示出全球唯一霸主的力量。苏联处于鼎盛时期,全球扩张,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和打垮苏联,都是起源于里根时代。
82年,道指1000点,2019年,道指25000点,涨了25倍,扣掉通胀,应该也有8倍左右。而普通美国人扣除通胀后的工资水平,从80年代到现在几乎没有明显增长。股市的奇迹和工资的停滞来源于什么,和中国的开放是分不开的。
80年代,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严重过剩,劳动回报(工资)水平极低,资本和技术极度稀缺的国家。美国是一个劳动力不足,资本和技术过剩的国家。从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就可以知道,两个国家一旦互相开放,美国的劳动回报就会相对下降,资本和技术回报会迅速上升。
全球化特别是中国的开放,让美国资本回报率大幅提高,带来了股市的奇迹,中国的劳动回报也大幅上升。82年到2019年,道指涨了25倍,中国人均收入按人民币计价也涨了几十倍。美国80年代以来的贫富差距扩大,中国的开放肯定是一个主要原因。
然而,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的资本从极度稀缺也变得过剩了,导致美国的资本回报率也相应下降。这也是美国商界现在对中国不满的原因所在,赚不到以前那么多钱了。美国劳动者对中国肯定更是一肚子气,把他们的困境归结在中国的头上。
5、
美国的弱点是什么呢?
第一是制度。美国政治家首先关注的是选票,而不是长期的国家战略。Trump打压中国,首先也是为了选票,其次才是国家的战略。目前,美国的所有人都同仇敌忾,劳动人民因为不涨工资而仇恨中国,资本家因为赚不到以前那么多钱而仇恨中国。
但贸易战打了一段时间后呢?资本逐利,即使在中国无利可图,资本也不会把工厂搬回美国,而去越南,印度这样的低成本国家。美国劳动者很快会发现即使没有了中国的商品,他们还是不涨工资,反而物价还在上涨。他们的怒火就会转移。
而美国的资本家也会发现,转移到印度去也不一定能赚到更高的回报,遏制中国并不代表能赚到更多的钱,那时事情就会起变化。
第二是美国的极化政治。现在美国基本没有人替中国说话了。但有些言论还是中国人喜欢听的,比如说贸易战会给美国造成很大损失,对中国却不一定有效。媒体说这些,不是为了帮中国,而是为了反川普。
对于反川派,只要川普支持的,我就一定要反对。我们看通俄门的报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俄罗斯去支持川普搞希拉里,并不是因为川普多亲俄,也没有得到什么川普的承诺。而是认为,川普上台会加大美国两党的分裂和极端化,对俄罗斯有利。
俄罗斯没法买通一个亲俄总统,但俄罗斯可以努力帮川普当选,让美国的政治更加极端化,加大两党和美国不同人群之间的矛盾。现在虽然反华是两党的共识,但是随着贸易战的进展,美国民主党一定会攻击川普的具体措施,不过也许主要的攻击是攻击川普对华不够强硬。
川普上台导致美国政治极端化,这对俄罗斯还是对中国都是一件好事,如果川普能连任,更是一件好事。
第三是美国的人口组成的变化。2013年白人(非拉美裔)的新生儿数量已经低于50%。加州非拉美裔白人的人口比例已经低于50%。预计2040-50年间,全美的白人比例将低于50%。
这个比例本身不说明什么问题,但美国的选票按族裔群里的划分是非常明显的。拉美裔,黑人和亚裔对民主党的支持比例远高于共和党。如果美国人口组成变化趋势和各族裔人口的政治倾向不变,共和党二十年后将永远失去执政的可能。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共和党在移民问题上一定会更加严格坚定,但这个历史潮流很难改变。
第四是美国的敌人。中国没有盟友,但中国也没有真正的你死我活的敌人。美国为了维护全球统治地位,力量不可避免的分散在多处,也四处树敌。伊朗朝鲜,恐怖主义,都会牵制美国的力量。
911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给了中国十年发展机会。未来,美国还可能会遇到新的敌人。
6、
《论持久战》中 写到日本虽强,但日本Diguo主义是在没落的状态,中国虽弱,但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句话也可以运用到目前的中美之争。传统自由资本主义在大萧条中已经充分暴露了自身的问题。
二战后,欧美对资本主义都进行了改良,欧洲的福利社会,美国也推进了劳工福利。在70年代,欧美的贫富差距都下降到了历史最低。资本主义能打赢冷战,和其二战后的改革是分不开的。
自由资本主义在打赢冷战后进入了巅峰。然而,最近十年,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和欧洲的福利资本主义,自身都碰到了各自的问题,今天,恐怕已经没有人相信自由资本主义就是最终的社会组织形态,是历史的终结了。
我们再说说中国:中国的优势就简单说两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全面的工业体系和供应链,良好训练的劳动力。其他国家想在短期替代中国,绝非易事。中国是核国家,中美之间也不太可能真的发生热战。
美国希望遏制中国,但也不希望中国变成一个像伊朗这样美国公开彻底的敌人。把一个超级核大国逼成敌人的代价太大。美国会打压、挑衅、遏制,但不会真的军事上出手战争。与中国军事上开战的损失是美国承受不起的。所以中国只需要熬,要等,挺过经济的困难,不自己乱掉,就能等到成功的一天。
一个根本的不言而喻的事实是,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人和人都是差不多的,中国人的头脑也不比美国人差。中国只要人均达到美国的一半,总体实力就可以远超美国,打赢这场斗争。这个,并不是不可能的。
7、
那这二三十年中国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呢?我们先引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的两段话:
1)“亡国论之没有根据,俱如上述。但是另有许多人,并非亡国论者,他们是爱国志士,却对时局怀抱甚深的忧虑。他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惧怕对日妥协,一是怀疑政治不能进步。这两个可忧虑的问题在广大的人们中间议论着,找不到解决的基点。”
2)“国内政治的改进,是和抗战的坚持不能分离的。政治越改进,抗战越能坚持;抗战越坚持,政治就越能改进。但是基本上依赖于坚持抗战。国民党的各方面的不良现象是严重地存在着,这些不合理因素的历史积累,使得广大爱国志士发生很大的忧虑和烦闷。但是抗战的经验已经证明,十个月的中国人民的进步抵得上过去多少年的进步,并无使人悲观的根据。”
中国的风险不是美国的打压,也不是贸易战,而是政治不能进步。而中美斗争,如果能和抗战一样,促进中国的政治进步,中国立利于不败之地了。这里的政治进步并不代表走美国道路,而是走中国道路,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具体来说,中国面临的第一个风险是保守停滞:
苏联的衰亡起始于勃列日涅夫时代,那个时代苏联处于鼎盛时期,军费超过美国,与美国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但苏联的官僚体制和社会已经是一潭死水,大家都在混日子。没有什么争论,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声音。
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企业内部有牢骚,有反对意见,有斗争,不同部门之间互斗抢资源,都很正常良性。如果一个企业每个人都你好我好大家好,没人提意见没人主动做事,天天混日子等下班,这个企业也就离完蛋不远了。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奇迹因为大家都不安分,政府不安分,企业家不安分,普通老百姓也不安分。每个人都在折腾。这是中国经济活力的源泉。
现在已经有一些不太好的兆头,很多人不愿意做事,规避风险第一,规避风险,并不等于什么都不要做。如果像苏联一样陷入停滞僵化,中国将无法超越美国。执政者应继续鼓励企业家精神,鼓励官员敢于做事冒风险,敢于折腾前进。
第二个风险是放弃开放:
中国过去的成功在于开放。开放不仅仅是对外开放,引入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对内开放。以前国人只有体制内的一条路可走,开放给国人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道路。贸易战和中美之争会对中国的外贸、外资引进,技术引进造成巨大打击。但越是打击,越得坚定开放的路线。
未来二十年,中国一定会碰到经济上的困难,但经济上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继续改革开放,往好的方向发展,不走回头路就一定能看到曙光,中国就一定能赢。
中国未来二十年的策略是什么,如何在斗争中取胜,我还是首先引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的一段话:
“问: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
答: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这三个条件,同样可以适用于今天的中美之争。翻译到现在这个时代,中国打赢中美之争,有三个条件:
1. 中国内部的保持团结和统一;
2. 团结国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破西方联合对华压制;
3. 美国内部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经济停滞。
三个条件,首先是中国内部的团结和统一。这个团结,应要像抗战的统一战线一样,团结绝大多数人。一切把中国利益放在美国利益之前的人,都是执政者可以团结甚至可以信任的对象。
这些人中,有的支持政府,有的牢骚满腹,有的反对政府。但都无所谓,只要把中国利益放在美国之前的都是团结甚至信任的对象。对他们的言论,无论多么刺耳,都应该说服辩论,而不是一味封堵。
对内执政者要有宽松开放的心态,而且是越困难越应该自信。中国人民的天性是越困难越团结。执政者要相信人民的觉悟,要有绝大多数人民会支持自己的自信,要有对自己所走道路的自信,要有能在自由辩论中争得民心的自信。
执政者不应该被杂音干扰,更不应该去消灭发出杂音的人。在言论上要不惧怕进一步开放,坚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第二个是反击对华的联合压制。
具体来说,首先是维护和美国斗而不破的关系。可以斗争,但不能彻底撕破脸,不能变成热战,不能咄咄逼人,不要激怒美国。中国要保持受害者和防御者的地位。在这二十年中,美国会各种挑衅中国。包括贸易战、技术封锁、南海登岛、鼓动甚至承认台湾独立都有可能发生。中国要能忍受这种挑衅,坚决斗争,但斗而不破。
台湾岛是不可能搬走的,时间站在我们一边。中国如果比美国更强大,台湾一定会统一回来。如果中国垮了,也会失去台湾。做好自己的事情,国力超过美国,比武力解决更重要。
其次,要坚定的继续开放,降低关税,降低壁垒。笼络欧洲和日本。如果中美开战,需要站队,欧洲和日本一定站在美国一边。但是如果中美是斗而不破的关系,欧洲和日本都有自己的利益,会设法利用中美之争获取自身利益,并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如果川普的美国第一的政策能延续,欧洲和日本和美国的裂痕会继续扩大。
第三,对美斗争,不需要针锋相对,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争一时意气,不争一城一地。
比如波音的飞机不买了,买空客,美国大豆不买了买巴西的。加个500-1000亿美元的关税也就够了。不争一城一地,以我为主。这样也有利于中国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剩下就是等,扛。看谁能忍,谁能扛。两国都有很大的结构问题,最终两国之争的胜负,都在各自内部,谁能改革进步解决自身问题,谁就是赢家。美国的问题,实际上比中国更难解决。
最后一句话,对中国的信心来自于对中国人的信心。一个中国人不比一个美国人差,全世界最勤奋的民族,聪明智慧绝对是世界前三。一个中国人完全能够创造一个美国人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均GDP,中国的经济总量一定能超过美国。
在未来经济紧缩的情况下,中国依然是发展的最好的发展国家,因为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勤劳智慧的人民,通过一二十年的踏实努力,我们的国家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
其实这两篇文章还有一个续,这个上线两小时好像就被封掉了。
完整起见,这一篇也附在后面吧。当时的预测,目前看起来也没说错。
在新时代的论持久战 一文中,我们讨论美国的四个遏制中国的着力点,贸易战、技术封锁、南海和台湾。
美国的关税战没达到目的,没有吓倒中国。对中国的下一步,技术封锁/定点禁运就开始了。定点精确禁运会是美国贸易战/技术封锁中最给力的武器。美国会试图一个个定点打击中国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明星企业。
定点的技术封锁卡脖子是我们最难应对的美方手段。也是中国必须要过的一关。速胜派,看到美国卡我们脖子了,就开始鼓吹报复,对美禁运,可以找了半天没找到能卡住美国脖子的,最后说要禁运稀土。这是真是可笑。有人说中国有三张王牌对付美国,两个小王一个大王。小王是禁运稀土。另一个小王卖美国国债,大王是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
这个应对建议可笑可叹,且不说美国稀土储量全球第二,中国实际只占全球30%。美国在1970年前是全球最大稀土出口国。就算中国稀土质量好,其实也没用。芯片有软件有标识,是个完整的制成品,拆开就能识别谁产的,卖给谁的。稀土做为原料,制成品后完全不可能失败。美国可以从欧洲转口进口中国的稀土,中国根本发现不了。中国还能对全世界禁运稀土吗?
国债就更可笑了,美国国债22万亿,中国1万多亿。5%的持仓就想砸垮美国国债?美国国债的日均成交量,我印象是5000亿美元量级。中国的总持仓,只是2天的成交量而已。
大王还有点道理,中国市场是张王牌。但如何应用也要小心。这个后面再细讲。
《论持久战》一文中把中美之争和抗日战争对比,提出中美之争是持久战。从敌强我弱可以类比中日双方。但从具体应对来说,更恰当的类比是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关系。中美之争,是斗争不是战争。美国对中国是遏制,不是入侵。中国也不需要把美国打趴下。中国希望的只是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放弃遏制,和中国回到过去三十年合作共赢的轨道上。因此,具体应对上,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参考当年共产党对国民党的策略,而不是对日的策略。那时,共产党对国民党的策略是“有理有利有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我的总结是五个字 “克制的报复”。不报复,则敌方的挑衅无穷无尽。克制则有利于控制事态,防止升级,同时争取各方的支持,促进团结和统一战线。
回到华为的事情。美国目前是把华为列入需要取得出口许可的实体清单,还没有激活禁止令。后面是不是给许可,美国政府定。华为现在的状态,是把到刀架在脖子上,但是还没砍。美方这次的举动,更多的还是关税战没达到目的后的进一步讹诈,不一定真会砍下去。然而,我们还是要做好被砍的准备。假如美国真干了,如何应对呢?禁运稀土,抛售国债,第一没用,第二并不克制,反而扩大战线。卡脖子禁运,是美国的优势点,我们没必要在美国有优势的领域交手。应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国如何克制的报复呢:
核心是要运用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美国的惯用招数,无论多么霸权,多么不合理,立了法好像就是依法行事,站在道德高点。中兴事件,甚至孟晚舟事件,都还有很多国内同学为美国辩护,说依法行事怎么能算错呢?华为中兴是违法了嘛。
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看看老牌帝国主义国家 - 欧盟的招数:
美国为了封锁敌对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案,制裁与美国敌对国家做生意的企业。比如针对赫尔姆斯伯顿法在1996年通过。中兴和华为孟晚舟事件,都是援引的这个法律。这类制裁,侵犯了欧盟的利益。欧盟的做法1996同年通过了阻断法案(blocking statue) 反击,并在2018年因为伊朗制裁事件重新激活了这个法案。
看看欧盟自己对《阻断法案》的描述:
“The Blocking Statute allows EU operatorsto recover damages arising from US extraterritorial sanctions from the personscausing them and nullifies the effect in the EU of any foreign court rulingsbased on them. It also forbids EU persons from complying with those sanctions,unless exceptionally authorised to do so by the Commission in casenon-compliance seriously damages their interests or the interests of theUnion. ”
首先,这个法案让欧洲公司可以要求赔偿他们因为美国跨境制裁所遭受的损失;其次,同时禁止欧盟公司遵守美国的制裁。欧盟明确不承认美国的跨国制裁法律,对欧盟公司来说,你遵守美国的制裁,就是违背欧盟的法律。这样给欧盟企业一个明确的后盾。
“EU operators can recover damages from ‘the natural or legal person or any other entity causing the damages or from any person acting on its behalf or intermediary’.”
这个法令还规定,加入欧盟公司因为美国制裁遭受损失,可以找导致这个损失的人或者公司要求赔偿。
举个例子,中兴的事件,据说是被公司内部的老外举报的,华为孟的案子,是被汇丰举报的。如果按欧盟的这个法条,中兴可以在中国起诉举报人,要求赔偿几十亿美元的赔款,华为可以起诉汇丰要求赔偿。当然赔偿金不一定拿得到,但至少是个有利的吓阻姿态。
欧盟阻断法案是克制的、被动的、范围有限的维护自身利益的措施,避免本国企业受美国法律的长臂管辖,不承认美国单边法律对于其他国家企业的适用性,通过立法的方式打破美国单边制裁的有效性。在赫尔姆斯伯顿法推迟实施时,欧盟也冻结了这个阻断法案。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是一个克制的报复。中国完全也可以出一个类似法案。再出中兴这种事情,至少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中国公司遵循中国的法律。你起诉我违美国法,我还要起诉你违反中国法呢。
在美国用禁止令来试图置中国的明星企业于死地时,中国如何应对呢?当然,首先是继续申诉谈判,毕竟美国用禁止令来破坏全球的科技合作和全球供应链,这个伤害和影响非常巨大。一旦真的实施,二战后的国际合作体系,和国家之间的基本信任,都将被破坏。但是,我们也要做好准备。中国的克制的报复最好也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进行。同时,要有针对性。比如,可以采用如下的“克制报复”:
首先,对遵循禁止令停止对华为供货的供应商做分类,不同的供应商采用不同手段。
对不可替代或替代困难的美国供应商
对这类供应商,手段就是反垄断法和专利法。我查阅了目前的法条,都不需要立法,直接应用目前法律即可。
最直接的武器是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和第四款
第十七条: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三)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四)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第十四条第一款和第二款也可以用
由于这些供应商几乎是不可替代或者替代困难。认定其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是非常合理的。如果多个美国供应商没有达到市场份额标准,也可以用第十三条第五款联合抵制交易 条款来认定供应商协议垄断。
最高法出司法解释,明确美国国内禁令不视为反垄断法中规定的正当理由。一旦美方激活禁止令,我方就援引第十七条第三款,认为对方公司对华为的禁运是拒绝和交易相对人进行教育,这种行为属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然后就罚款呗,最高罚到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0%。如果还是不够,就修改法律提高。
下一个武器是专利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二)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的行为被依法认定为垄断行为,为消除或者减少该行为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的。
垄断地位认定后,援引专利权法,对垄断公司的特定专利,实施有限的强制许可。许可时间从垄断行为开始起,到垄断行为结束后止。意思就是只要你开始卖货了,就不是垄断了,强制许可就中止了。
这个法律应对,是有理有节,有针对性,只针对拒绝给华为卖货的公司,有法律依据,世界各国都有反垄断法和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时间也有限,明确一旦恢复供应,就马上停止强制许可。打击遵循美国禁令的华为供应商,让他们自己去游说美国政府吧。
可替代的美国供应商
对可替代的美国供应商,在供应链安全方面做文章,将这部分供应商排挤出中国所有企业的供应链。
在这个领域的报复,就坚定一个原则,美国做什么我们做什么,绝对不多越过一步。
美国刚刚成立了一个Federal Acquisition Security Council。这个委员会2019年初成立,专门负责评估美国的供应链安全。中国可以马上成立一个类似的委员会,也做一样的事情。就把美国相关的文件都找过来。直接翻译,美国人怎么担心供应链安全,怎么立法和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禁止华为中兴,我们就原封不动的直接拿来用。
美国刚刚以国家安全为理由,通过行政令赋予美国商务部权力,可以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禁止美国公司购买外国企业生产的电信设备。中国政府也可以马上出一个同样的行政令,照抄美国的文字,赋予中国某机构权力,可以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禁止中国公司购买美国企业生产的某类商品。
在这个领域,我们需要严格把握,美国做什么,我们做什么,美国停下来,我们也马上停的原则。保持克制,被动,有限的报复。
在这个持久战中,我们一定不能头脑发热,真的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之中。基本原则就是,美国打我们一拳,我们最多还一拳,绝对不加码。美国不打我们,我们绝不主动打美国,绝不升级。
Destined for War 这本书出了中文版。里面总结了十六个修昔底德陷阱的案例。其中有四个是避免了战争。然而,这四个中的三个都不太适合中美关系。西葡时间是因为双方都有更强敌人,同时教皇调停,威胁两者不议和就开除出教会。英美二十世纪的交接是因为有德国这个共同敌人。欧洲政治影响力英法交接给德国也是因为欧洲本身在美国的军事笼罩下。比较好的类比就是苏联和美国的冷战。
核武器时代,只要中国以克制的、被动的、有限的三个原则报复,中美之间还会是维持斗而不破的关系。最恶劣的情况,也就是冷战了。中美之间发生热战的可能性很小,不必杞人忧天。